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股票查询网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-存款搬家?银行股股息8%吊打理财?这瓜保熟吗?最近这消息在网上炸了锅,看得人心痒痒。
国有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都跌破1.5%了,转头一看平安银行8.4%的股息率,这对比,绝了!不少网友喊着-还存啥款啊,梭哈银行股!-小编也忍不住扒了扒数据:截至2025年5月28日,民生银行股息率8.10%,厦门银行7.26%,北京银行7.02%……15家银行股息率连续两年攀升,南京银行更是从2023年的4.92%一路飙到现在的7.67%,简直起飞!理财收益跌破3%的寒冬里,银行股这是要逆天改命?央妈5月20日刚降了LPR,银行股却涨得欢,这波反向操作是什么神逻辑?
数据说话最硬气。
降息那周,青岛银行股价较年初暴涨27.58%,渝农商行也涨了24.8%,科技股都得靠边站。
42家A股上市银行,36家股价创年内新高。
这波行情的发动机,就是股息率!超过7%的银行数量比去年年底翻倍了。
更神奇的是,5月16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.43%。
这把悬在银行头顶的-达摩克利斯之剑-杀伤力下降了,同比降幅收窄9个基点。
中国银行研究院叶怀斌研究员的解读是:-关键风控指标稳了。
-中泰证券的研报更是一针见血:全球经济不太平,-对等关税-的阴影下,资本都涌向了中国银行业这道安全防线。
江苏银行股息率从去年4.32%涨到7.13%,难怪苏州工业园区证券营业部里,那些本来打算存三年定存的大叔大妈们,现在都忙着买银行股了。
真正的转折点是5月7日那个星期三。
央妈下调逆回购利率0.1个百分点,这消息就像在资本市场扔了个炸弹。
13天后,更大的动作来了:5月20日LPR双降10基点,存款利率也跟着降。
湘财证券郭怡萍的分析报告在机构圈火了:-存款降息幅度超预期,相当于给银行息差上了个呼吸机。
-重庆银行23.14%的涨幅,背后的逻辑就是这波政策性降息成了银行的利润解药。
看看那15家股息率连续攀升的银行,除了兰州银行和苏州银行,其他13家去年股价都涨超40%。
简直就是沙漠里的胡杨,外部环境越差(低利率),扎根越深(拨备覆盖率),反而活得更好。
王红英院长的观点很到位:-数字化经营正在重塑银行的抗压基因。
-央妈每次降息,都像给银行股的火炬添了把柴。
这种政策市和基本面共振的-中国模式-,在欧美市场根本玩不转。
不过,狂欢的时候也要保持清醒。
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给过热的市场泼了盆冷水:-高股息率的背后,股价波动可能会让你亏掉所有分红!-这句话藏在新闻第七段,却让人背后一凉。
看看平安银行的K线图,8.4%的股息率对应的是近三个月22%的振幅。
这意味着你得做好扛住浮亏的心理准备。
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300%,但当客户问-银行股分红政策会一直持续吗?-的时候,理财经理也只是笑笑不说话。
监管层也有更深层次的考虑。
某上市银行董秘私下透露:-监管窗口对分红比例已经有指导意见了。
-王红英的提醒很及时:-当息差滑向1%的临界点,高股息率就是镜花水月。
-就像2020年那些追逐7%股息率的港股投资者,最后都亏惨了。
这盘看似稳赚的棋局里,其实藏着三个大坑:政策转向、息差失守、流动性陷阱。
在陆家嘴某私募基金的路演会上,薛洪言提出了一个-黄金配比公式-:用5年以上闲置资金配置不超过总投资额30%的银行股。
这精准戳中了中年投资者的痛点:既想对抗存款缩水,又怕股市血本无归。
他现场演示的组合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别:头部银行打底(比如股息率稳定7年的交行)+区域龙头突击(选择类似青岛银行这种扎根山东工业集群的标的)。
这种打法就像修建防波堤,用国有大行的高拨备(平均超240%)抵御风险,让区域行享受当地经济复苏的红利。
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上方,江苏银行这类长三角区域龙头对公业务的想象空间巨大。
齐鲁银行客户经理的工作台账显示,省内专精特新企业的贷款不良率仅0.8%,这就是支撑其20.6%股价涨幅的基础。
总结一下,银行股的-黄金股息-是政策红利和经营韧性的双重加持,但绝对不是无风险套利。
央行货政司官员最近表示-仍有充足政策空间-,降息周期可能持续到三季度。
这意味着南京银行7.67%的股息率可能会吸引更多资金,但投资者更需要学习重庆老股民的智慧——连续三年将渝农商行分红再投资,持股成本下降41%,复利效应让年化收益滚到11.2%。
这种-滚雪球-的操作,正是机构倡导的-以时间换安全边际-。
回到最初的问题:要不要卖存款买银行股?答案藏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季度报告的细节里。
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高达10.47%,3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6季度下降,中国银行业的防洪堤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固。
但也要记住央广经济台的忠告:任何超过6%的收益都伴随着风险。
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路上,银行股的这波红利最终会融入高质量发展的浪潮。
下次看到股息率破8%的新闻时,不妨先看看财报第178页的-信用减值损失计提-科目——那里藏着的数字,才是穿越经济周期的真正诺亚方舟。
免责声明:本文的时间、过程、图片股票查询网,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。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、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作者,我们将予以删除!
盛鹏智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